:张来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主要是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大学时代“头戴铝盔走天涯”,到如今执掌中国石油大学,张来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石油高等教育。一路走来,张来斌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在接受《科学时报·大学周刊》记者正常采访时,他对中国石油大学要建设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
“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身为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对学校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时下,办综合型大学慢慢的变成了了一种潮流,但在张来斌看来,国家对于不相同的领域有不一样的需求,不同的学校自然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对中国石油大学而言,“办出特色才是自己生存的基础和前进的方向”。
高等学校要有特色,这在高等教育界有广泛共识。美国著名科学家田长霖先生曾经指出:“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因为一所学校不可能在很多领域同时达到世界一流,一定要有先后。重点建设大学一定要想办法扶植最优异和有发展前途的学科,把它变成全世界最好的。待它有名气了,其他学科也会自然而然地上来。”
可见,一流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建设出一流的特色学科。张来斌指出,高等学校的特色体现在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和专业。学科建设的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高校应依据自己实际确定一个合理的学科专业范围,随时按照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并可以依据学校情况超前性地设置学科交叉的新专业。
不同的大学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特色型的大学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如果所有高校都想成为综合性大学,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就是千人一面,这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也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张来斌说。
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结合自己的长期办学传统,形成并提出了“特色兴校” 的办学理念。学校以服从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崇高历史使命,把做强做大石油石化学科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张来斌表示:“对于中国石油大学来说,必须以服务能源尤其是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为使命,而石油石化学科一直就是我们的强项。”据张来斌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在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有50%、70%和90%是石油、石化有关专业;超过80%的科研经费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石油公司;毕业生中的50%去了这三大石油公司。
张来斌说:“行业背景大学的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做到更好、更强、更精,作为石油高等教育中的唯一一支‘国家队’,中国石油大学要做到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科研产出最多、培养的人才最好。”
“对于一所高等学校来说,‘红花’还要‘绿叶’扶,石油石化学科也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张来斌认为,多学科协调发展可以构建更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因此,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定位是:继续突出石油石化特色和优势,不断拓宽学科领域,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速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立足石油石化,服务社会,走向世界,努力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作为校长,张来斌希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张来斌认为,高等学校在突出办学特色的同时,其高明之处还在于以多门不同的课程构筑一个体系,搭建一个平台,以此来培养和锻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学校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还是在培养人才,而且是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石油大学的某些专业似乎和石业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张来斌自有他的解释:很多时候,一门课程存在的意义,是不能单单从这门课程本身去着眼探求的。同样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科侧重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石油大学的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学科都要围绕石油石化学科来建设,以支撑特色学科的发展,同时这些学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张来斌指出:“高等学校必须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逐渐完备和发展学校与国家、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他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在努力做强、做大石油石化学科的同时,积极拓宽学科领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煤制油和煤化工等新方向的研究。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大力加强石油石化主干专业建设;以石油工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生产的全过程。
对于中国石油大学来说,许多科研课题都来自于油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与许多综合性大学以科学问题居多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以解决技术问题居多,因此,我们希望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研究。”张来斌说,“学科建设,尤其是应用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建设,不可能像坐电梯那样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需要基础学科的有力支撑。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更有利于提升科研水平。”
张来斌将学校的学科发展总结为四个字: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面向国家石油石化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解决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立地”就是面向石油石化工业主战场,密切与石油石化企业的联系,解决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张来斌充分认识到:特色鲜明的中国石油大学,应当承担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瞄准国民经济和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为祖国石油工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这是考验和反映一名大学校长政治素质和治校理教能力的重要方面”。
被誉为“石油人才摇篮”的中国石油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在众多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何国钟、王德民、时铭显等16位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
对于人才培养,张来斌颇有心得,他说:“首先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同样也要有特色。”
中国石油大学积极引导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学校每年都有50%以上的毕业生奔赴石油工业生产第一线%的毕业生投身祖国西部建设,石油主干学科8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石油石化企业就业,极大地满足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时任国务委员的曾专门作出批示:“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石油大学毕业生奔赴石油石化一线,尤其到西部就业。”
进入新世纪,我国石油工业实施东部强稳定、西部快发展、走向海外的发展的策略。张来斌说:“中国石油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围绕这三大战略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适应国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己任,不断探索并建立了学分制、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制、转专业制度等多种个性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创造性地开展了“校企联合”、“订单式”、“国际石油合作型”、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人才教育培训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企、校、生三方受益的人才教育培训新途径。
所谓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就是仿照博士后工作站的形式在企业设立的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在学校完成一年课程后,就到企业去完成论文。张来斌介绍说:“现在企业的科研条件相当不错,科研经费也较为充足,可以给学生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学生与企业之间也可以提前全面深入地相互了解,对于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产学研一体化以及研究生的就业都大有裨益。”
中国石油大学的第一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设在新疆塔里木。张来斌告诉记者:“当时塔里木原本招不到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为了支持西部,也为了给学生搭建好的科研平台,2002年,我们在塔里木设立了第一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第一批去了3个研究生,毕业后留下了2个。”
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已经把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的模式推广开来,这对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最近,国家强调要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实我们早就开始做了,而且效果还不错。”张来斌说。
除了研究生的特色培养模式外,中国石油大学在本科生的特色培养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即建立了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港油田等18家企业全面合作的“订单式”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所谓“订单式”培养,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来“按需定做”。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教育培训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一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学校根据公司的不一样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强化培养。张来斌说:“在核心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对选修课的设置根据公司的要求做一些调整。”比如:中海油的海洋工程公司的“订单”,就专门增加了几门海洋工程的课;大庆油田的“订单”,就有意识地加强英语或者小语种外语的课程。“‘订单式’培养的好处就是学校企业充分的利用了双方的优质资源:学校在企业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计划完全按公司制作规律来制定,学校安排学生参与到企业一线,企业的专家对学生进行相对有效的专业指导;对企业来说,学校为企业的及时用人提供了保证,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中国石油工业海外业务拓展较快,主要需要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管理、英语、会计、法律等人才,这种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供需比大约是1∶6。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国石油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张来斌介绍,“十五”以来,学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的20多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多规格、多元化“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教育培训新模式,学校已选派了由中石化和中石油全额资助的136名学生赴俄罗斯古勃金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和乌法大学进行联合培养。
张来斌表示:“正是因我们长期围绕石油工业的战略需求来培养人才,所以无论国内或国际的大石油公司都非常认可我们的学生,很愿意和我们学校合作,目前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认识张来斌的人都知道,这位校长有一大爱好,就是下围棋。尽管由于校务繁忙,张来斌已经断了棋缘,但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他还是忍不住提到围棋,他说:“实力决定一切,就像下围棋一样。中国石油大学只有树立更高的目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世界主流的圈子里立足,世界一流的石油石化专家才会愿意与我们开展交流与合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为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也才能担当起国家和社会寄予我们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