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小九直播nba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nba下载

《啄木鸟》2021年第1期增刊|程小莹:国门叙事——记“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陆卿

时间:2024-08-24 来源:小九直播nba下载

  中国作家网新作品报刊在线《啄木鸟》

  《啄木鸟》2021年第1期增刊|程小莹:国门叙事——记“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陆卿

  来源:《啄木鸟》2021年第1期增刊程小莹

  ——记“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陆卿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上海,东海之滨,黄浦江畔,“襟海带江”的地理优势,使上海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口岸;新中国成立后,慢慢的变成为国际往来、贸易进出口最繁忙的口岸之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国空港口岸首位;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一年领跑全球。

  国门屹立。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担负着上海国际机场口岸、上海港口岸以及上海铁路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名副其实的国门安全守护神。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领导下,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下文简称“上海边检总站”)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在保障口岸安全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抓手,深度聚焦反恐维稳、查控查堵工作,逐渐建立起口岸智能化管控体系。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成果被大范围的应用,勤务指挥决策系统也实现了视频全覆盖、数据可视化、远程可操控……从有形到无形、从人力到科技,从筚路蓝缕到方兴未艾,以智慧边检为引领,在保障上海口岸安全的道路上,上海边检总站,正砥砺前行。

  在弘扬践行“忠诚为民、担当奉献、专业文明、公正廉洁”的移民管理警察职业精神上,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七队民警陆卿,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2015年,“天网行动”启动。时年,中央追逃办从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红色通缉令的人员中,重点挑出一百名,以“百名红通”的醒目形式,于2015年4月22日向全球集中曝光。

  “百名红通”公布的当晚,上海机场边检站主动融入国家反腐追逃追赃战略,迅速成立专项排查小组,连夜展开排查工作,陆卿作为一个已经积累了一定排查经验的骨干民警,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加入了这个专项排查小组。

  “绝对是与时间赛跑。”陆卿回忆道,“根据积累的工作经验,我们初步判断,名单上肯定有隐藏了身份在国内活动的人员,若能够第一时间挖出来,那就是抓了一条大鱼,而抓大鱼,动作必须要快。”

  当时,人脸识别技术刚研发出来,专项排查小组连夜将这一百人的照片与数据库里的资料做人像比对,同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追索查询。

  那时候,陆卿所在的十五队,慢慢的开始进行信息排查的初期探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百人的名单被摊上桌面。看着这些名字,陆卿和队友逐一做多元化的分析研讨。专项排查小组的“攻坚战”是从会议讨论开始的。每个小组成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换工作方法、思路,各自明确责任,迅速形成合力,这便是整体作战、协同作战。“攻坚战”的核心是如何运用好现代化的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一百名“红通”人员的信息,放在海量的信息库中,颇像将一盆鱼倾倒进茫茫大海里。这些进入大海里的鱼儿,印证了“物以群分”,同类之间互相靠近,互相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陆卿和同事梳理一百人的基础信息,确定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再对这些人的社会关系、活动轨迹等信息进行研判和整合,继而逐一建档。此时,一些已经很成熟且实战效果较为显著的技战法得到了充分运用,诸如“身份信息模糊匹配法”、“生物信息比对法”等,对有关人员进行全要素、全方位分析、排摸、研判。这些技战法,推演于无形中,盘旋于电脑与人脑之间,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陆卿和同事的思路,多路迂回,从几个方向汇总到一个方向,然后进一步去探究、去摸索、去寻找这一百名外逃人员的蛛丝马迹。

  回想六年前首度亮剑,提及在“红色通缉”行动中逮捕的“百名红通”首个落网嫌疑人,陆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戴学民并不是通过系统排查出来的。”陆卿说。

  几万条数据信息,在几个小时内被陆卿逐一梳理排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发现了多个重要线索,其中有一条线索指向一个持A国护照名叫“乔弗瑞·戴”的人,此人于2014年10月入境,他的某些信息和第九十号在逃对象戴学民高度相似。而且,没有查到其再出境的记录。陆卿判断,他很可能还在国内!上海市追逃办将上海边检总站发现的这条重大案件线索紧急上报中央追逃办。

  戴学民,“百名红通”人员第九十号人物,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营业部原总经理,涉嫌挪用公款三千三百万余元,于2001年8月出逃。经调查发现,他经中国香港辗转韩国,最终逃到中美洲东海岸的一个国家。2004年,他通过投资移民获得某国籍,身份得以“漂白”。然而,这里不是戴学民真正的目的地,因为他最终落脚地是A国。在A国,他谋职并不顺利,生活不如意。与此同时,国内民警对他的追逃抓捕工作也不顺利。这是当年侦破外逃案件面临的普遍难题,违法犯罪人员一旦出逃到了国外,就如同石沉大海,信息线索全断了,想要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抓住他们,犹如大海捞针。

  参与当初案件侦破的办案人员回忆:“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我们并不知道他到A国了。我们通过公安部办理了一个红色通缉令,但是始终没有他的下一步消息了。”

  2009年,潜逃在外的戴学民,已经是一个合法持A国护照的“乔弗瑞·戴”了。多年来,他利用漂白后的身份多次出入境。2014年10月,“乔弗瑞·戴”再次入境后,在老家安徽安顿下来。

  2015年4月22日,“百名红通”人员名单发布。当晚,A国人“乔弗瑞·戴”得知自己进入红通名单后,变得十分焦虑,觉得国内不是久留之地,却又不敢在此时贸然出境,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而另一边,天网已经铺开。4月25日下午,在中央追逃办协调下,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民警通力协作,在安徽合肥将戴学民成功抓捕,戴学民成为被收入“天网”的“百名红通”第一人,其落网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说到抓大鱼,陆卿很来劲儿。“那天熬了一个通宵,简直是跟时间赛跑,就怕案犯听到风声后再次潜逃,要是到了眼前的鱼儿被它逃掉,那就太可惜了。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陆卿接着说,“尽管当时我们所有人已经很疲惫,但通过努力,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摸索,快速地找到这么重要的嫌疑犯,而且有关部门通过咱们提供的信息成功抓捕到了第一个‘百名红通’人员,那一刻,我们感觉自己特别牛。”

  是的,的确是“牛”,这一仗不仅打响了中央反腐追逃追赃的第一枪,而且还有力震慑了其他在逃人员。

  都说陆卿的样子有点儿呆萌,我却没看出来。我脑子里的他是“国门卫士”,形象高大。第一次看见他,感觉他很严肃。那天,我看他穿的警服和同事穿的不一样。他告诉我,他们平时在现场工作执勤,一律穿执勤服,只有在重要会议、重要场合上,才会打领带穿常服。“今天因为要跟老师您见面,所以穿常服来见您,显得更精神一点儿。”他说。

  他“更精神一点儿”的想法,旁人都看出来了。他的同事——执勤十七队女民警张波说:“他的确很有精神,不过他还有另外一面。平时我们正真看到的陆卿更多是呆萌的形象,但是他在工作上有较真、细致、耐心的一面。”

  于是,我们先讨论移民管理警察的形象。我一向仰慕人民警察,关于制服,有很多青春和激情的幻想。

  “没什么特别看法。第一次穿警服,是2008年的夏天,那年我24岁。我是通过国家公考入上海边检总站的。”

  “招的人多啊,招三百人。上海边检总站是当年招聘公务员名额最多的单位。说老实话,招的少,我还真怕自己考不上呢。”

  入职前,是为期两个月的新警培训,然后是配发警服的仪式,对这种一个庄重的仪式,陆卿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内心非常激动而且充满憧憬。激动的是,培训终于结束了,他也算是正式入警了;憧憬的是,踏上工作岗位,前面有许多新的事物在等着他。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充满了期待。在陆卿内心,也起过波澜。他回忆,在进单位前,他实际上并不知道“边检”究竟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移民管理警察的特殊性。那时候,他只清楚自己将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甚至曾幻想,公务员是不是像网上调侃的那样:一张桌子,几份报纸,一坐就是一天。

  陆卿是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后,才对“国门卫士”这一个角色有了真正认识。他说:“现实和想象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看报纸、喝茶水、混下班?不存在的。值守在出入境一线,时刻绷紧脑子里的那根弦,干到凌晨三点是常态,这才是现实。”

  我问陆卿:“人民警察,就是正义的化身,惩奸除恶,匡扶正义,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正面、很正能量的评价。你怎么看?”

  陆卿的回答是:“这些正面的东西始终激励着我,后来的从警生涯里,我就向这些目标不断前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警察的形象可能更多的是那种外在的辛苦,比如有日晒雨淋的交警,有风尘仆仆、铁血丹心的刑警,有走街串巷、扶危助困的户籍警察、治安警察,他们在危难时刻奋勇前行甚至流血牺牲。相较于他们,我们移民管理警察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我们更多的是代表国家对外开放的形象,彰显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交流的自信。当普通老百姓出入国门,看见我们时,会感到一种家人般的温暖。在老百姓眼中,我们是一种迎来送往的热心执法者形象,他们看见的是平和与泰然,其实背后是我们移民管理警察十年磨一剑的功夫。一个合法公民接受出入境检查只需要短短几十秒时间,但在这短短的几十秒背后,是我们练就的扎实执勤技能以及火眼金睛般的辨别能力,还有确保国家口岸安全的勇气和决心。”

  警察的形象总是需要通过一个个故事来展现。陆卿的故事是一段国门叙事,既有外在的戏剧性,又有内在的诗性。虽无“大动作”,但沉思默想间,诗意盎然。陆卿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靠这种不动声色的本领,牢牢守护国门口岸的安全;用我们的脑力和眼力,在口岸扎牢无形的守护网。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移民管理警察,和大家一样,工作在第一线,每天驻守国门,是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当然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守护能让这个社会多一点儿安全。”

  自豪感是永恒如一的。想象一下陆卿工作的画面:一块显示屏和一个键盘。这上面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一般人是看不见的。故事就是这样不胜枚举,跌宕起伏:出现过经细致搜索而如获至宝的线索,也有线索中断陷于迷茫的怅然。键盘上面是一些固定的数字、字母与字符,通过智慧与技术的组合,十个指尖轻触键盘,演绎出一段段故事。

  陆卿坦言:“不是很高大吧,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只能说遇到事情、遇到困难、遇上问题,自己会尽力处理好。”

  我给了他诸多豪言壮语的提示,他都轻描淡写地避开了。有一点能确定,他人生最好的时光,是在显示屏前度过的。数据慢慢的变多,在这些大数据面前,陆卿便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梦想照应、陪伴他,让他可以静静地一连好几天分析这些数据。

  陆卿说:“其实我也不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我的同事和我一样,只不过大家所处的部门或者岗位不相同,但是用自己的付出默默守护国门安全的使命是一样的。”

  关于陆卿的文字资料是这样描述他的:一个边检尖兵,一个扎根边检一线工作十三年的基层民警,也是一个年纪“奔四”的“80后”。他凭着敏锐的数据分析能力,持之以恒的攻坚克难劲头儿,以及“与时俱进思考、脚踏实地工作”的工作准则,逐渐成长为全国移民管理警察队伍中的一名尖兵,被评选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

  2021年3月10日,我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先后进入机场边防检查待检区域和边防检查查验区域。平时坐飞机到浦东国际机场,我都会从这里经过。但这一次不同,我进入到办公区域了。

  执勤十五队办公室,隔壁就是执勤十七队办公室。几天前,陆卿奉命调离执勤十五队,履新担任新组建的执勤十七队副队长。我从十五队办公室到十七队办公室,仿佛从陆卿的过去看到陆卿的现在。这段路,短短几米之间,陆卿走了九年。

  陆卿的师姐、十五队女民警李琳告诉我:“我们刚进单位,都是从旅检工作做起的,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出入境旅客的窗口检查。看证件,看脸,查验,敲章。这样一干就是好几年。每个人入职,基本都是从这样的工作做起的。”

  陆卿也不例外。进入边检岗位,从“旅检”工作做起。2008年至2012年,陆卿在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十队从事前台验证工作。那时候,陆卿有过这样的困惑——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民警察,但警察难道就是这样每天坐在窗口看人脸、敲一个章吗?工作伊始,陆卿感觉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和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没什么联系;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产生了懈怠心理,他一度怀疑这看似单调乏味的岗位究竟有没有职业前景和发展的潜在能力。然而,随着工作渐久,他竟与手中的验讫章建立了战友般的友谊,对“窗口查验”工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出入国门无小事,起落皆有大文章,就在那章起章落之间,他渐渐明白了“国门似铁”的真正要义。

  正当陆卿准备在验证台上“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2012年底,他被调至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五队,也就是审查队。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国内最繁忙的空港口岸之一。这里开通了一百四十五条国际客货运航线,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三,年出入境旅客数量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国空港第一。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是这个大型空港口岸安全的重要守护者,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更是一支守护国门安全的精干力量。执勤十五队,现有民警、工人和文职人员七十余人。他们肩负着边检行政案件办理、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境外遣返人员审查、出入境证件研究与真伪鉴别、出入境数据分析研判等诸多重要职责。

  陆卿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一员,感到很幸运。从此以后,陆卿与十五队,与时任十五队队长高波这一位被大多数上海边检民警视作精神支柱的传奇人物,并肩作战。他对陆卿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陆卿所在的执勤十五队,是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从事“上海边检大数据排查”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十五队战功彪炳,其成绩背后,有一制胜法宝——大数据排查。大数据排查,需要用很严格的方法,在数据的大海里辨认出隐藏的敌人。机场边检查验窗口、边防检查待检区域和边防检查查验区域,很可能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这里是国门,有共和国国门卫士,他们负责辨认出隐藏的敌人。他们的专业相关知识,转化成职业技能和敏锐的“第六感”,令人惊叹。

  那时,如果你看见十五队办公室里有一个人对着电脑屏长久在发呆,那个人一定是陆卿。

  陆卿常说,在他的意识里,经常会将某个嫌疑犯分成两个人,一个是“过去”的他,另一个是“现在”的他。破案的时候,陆卿就把这两个人“请”来,“过去”的坐在这一侧,“现在”的坐在另一侧。过去的与现在的,总会有一些东西将他们联系起来,也许是反常的行程轨迹,也许是异常的身份信息……这就是线索。陆卿总能发现其中的联系。

  范某,曾担任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保定营业部总经理,任职期间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800万元人民币,还因涉嫌挪用公款3.1亿元人民币、涉嫌贪污公款8700万元人民币,于2005年2月6日被保定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案发后,范某携家属潜逃至境外。9月20日,公安部以范某涉嫌贪污公款罪、挪用公款罪对其发布A级通缉令。

  时隔十年,这个案子辗转来到了陆卿手上。陆卿发现,有个叫“FAN××”的外籍人员,不仅与范某名字拼音一致,还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发现过程能够准确的看出陆卿敏锐的思维能力,他的思绪总会停留在一些关键信息点上——在逃人员的国内户籍、证件签发使用、亲属关系、出逃方向、出入境轨迹等,结合新的分析技术,进一步进行甄别。

  陆卿发现这个范某与“FAN××”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随后,陆卿运用各工作平台搜索信息,发现“FAN××”使用基里巴斯护照,这一个国家名字很少见。越是少见,越是可疑。这是出逃者惯用的伎俩——先进入一个不知名却容易取得合法身份的小国家,然后再移民最终目的地。“FAN××”的护照使用记录,与范某国内户籍所在地及案发时活动范围等信息完全吻合。据此,陆卿初步判断外籍华人“FAN××”与公安部A级在逃人员范某高度疑似。

  嫌疑人身份被初步锁定后,陆卿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紧接着针对特殊领域展开分析排查,又结合范某在案发前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反复交叉比对,最终确定范某与“FAN××”即为同一人,陆卿的法宝——数据排查,如同是照妖镜,让那些魑魅魍魉现出原形。

  将上述信息整理后,陆卿立即上报。上级部门获得此信息后,格外的重视,相关办案人员多次就排查信息与陆卿沟通,陆卿将排查细节与办案人员一一进行深入交流。经过办案人员的深入排查,最终锁定范某在国内的落脚点。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2月20日,“漂白”身份潜逃在外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范某落入法网。

  执勤十五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集体。信息技术时代,如何主动拥抱大数据、提升智能化执法办案水平,既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益尝试,更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实际的需求的积极探索。陆卿和十五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他们不断将大数据应用融入证件研究、前台快速查验、非法出入境人员轨迹追踪等所有的环节,倾力研究出一套服务实战的“信息排查+”新战法,让大数据成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在“天网”、“猎狐”、“百名红通”等专项行动中,捷报频传,十五队先后排查发现“漂白”身份的在逃人员一千七百余人,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十五队队长高波对陆卿的影响很大,按陆卿的话说就是“长见识,提精神”。陆卿说:“高队长的工作作风,他对工作忘我的投入,他那百折不挠的战斗力,令我将其奉为楷模,心向往之。”

  2016年,十五队负责侦破一起发生在浦东国际机场的偷渡案件。为破此案,陆卿前期工作准备得很充分。当天,现场警力调配充足,参战人员协同配合得很好,最终顺利将现场所有的涉案人员一网打尽。案件侦破过程从情报研判、推演谋划,反复推敲细节,部署警力,直到实战收网,连最后的讯问环节,都经过他们周密谋划。

  “当时,结束讯问工作,我们已达成既定目标,时间已悄然来到了晚上十二点。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也已经被我们掌握清楚,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偷渡者不能提供十分精准的线索,幕后组织者是谁我们尚不清楚。但就当时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要求来说,此案已经处理得十分好了。”

  陆卿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案子可以结案了,高波队长却不满意,他觉得我们如果再努力一下,应该能把幕后组织者找出来。”

  于是,高波重新部署工作细节、要点。“我们着重从讯问、轨迹分析等环节再次进行仔细推敲,把许多细节进行重新研判。”高波说。

  将案件信息重新捋一遍后,已是凌晨两点了。尽管发现了新的收获,但是这些线索,还不足以锁定幕后组织者。当时,办案人员都已经困得不行了,陆卿的第一感觉是,扛不住了。

  “当时,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高队长的方法行不通,因为精准度不够,线索太模糊。但高队长认为,就是尝试,也要努力一下,争取最好的结果。”陆卿说。

  直到第二天清晨六点,一片沉寂中,陆卿突然听见高波说了一句:“应该就是他了。”

  高波找到了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后经偷渡人员辨认,确认此人就是整起案件的幕后组织者。

  “我们所有人都非常钦佩高队长的这种执着精神。”陆卿感叹,“此后,每当我在长时间工作深感疲劳的时候,或者工作不顺利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个通宵破案的夜晚,想起凌晨三四点守在电脑屏幕前,眼睛已经泛起血丝,却依然在坚持挖掘线索的高队长,我就会受到鼓舞,激励我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陆卿端坐在电脑屏幕前,忽然安静下来,愣愣的样子,这是他的形象,也是他的工作状态。用他的话说,他的工作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线索”。

  很多时候他不怎么说话,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努力把思维集中在数据分析上。坐在电脑前久了,思路不清晰了,他会找人说话,活动下身子。所以,看到陆卿在办公的地方走来走去的时候,说明他心里有事。他认为,和人聊天,可以借鉴一下别人的想法、意见、思路和方法。陆卿喜欢思想、意识和行为上的变幻莫测,种种思绪如同涓涓细流,既是整体的又是零星的,最后由零星汇成整体。陆卿说,他们这个集体,便是一个思维与技术的完整拼图。

  “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不是庆幸自己获得了什么荣誉,而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和他们一起工作,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比如,高队长——他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了我;龚德荣,是我刚进审查队时的分队长,他善于捕捉细节,讯问技巧也特别厉害;谷有琪,我现在的同事,他的工作方法不拘一格,思维特别开阔、活跃……我的同事都是某个领域内的大神,有证件研究专家,有火眼金睛的人像比对大神,有思维缜密的破案高手,有出手成章的文字高手……在这个超级给力的团队里,我每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慢慢地,我会把这些技能和自己的所思所想结合起来,转化为对自己最合适的工作方法或技巧。我想,这也许是我成功的最主要的秘诀。”

  陆卿与十五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他如今离开了十五队,成为新组建的执勤十七队副队长,但十五队于他而言,是一股催人向前的动力,是一个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