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对深化新时代水利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作出重大安排部署,这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集团公司和国有资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南水北调、国家水网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调水供水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战略定位,聚焦“在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在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取得明显成效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汇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力量,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打造充满了许多活力的现代新国企。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已经向北方调水超765亿立方米,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条件,提高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成为保障1.85亿人饮水安全的生命线。
“要深刻认识发展是硬道理,统筹发展和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汪安南强调,“要以改革的实效慢慢地加强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企业核心功能。”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坚持把维护“三个安全”作为第一个任务,夯实筑牢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安全支撑;坚持把推进工程提质增效作为关键抓手,努力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坚持把构建国家水网作为战略目标,切实增强企业核心功能;以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三个安全”保障能力、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优化改革顶层设计。集团公司党组紧扣改革发展主题,通过召开党组会、务虚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和改革调研等多种方式,逐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合力,形成以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价值创造行动、十大改革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四大系统性任务“把总”;以改革三年行动“回头看”、国务院国资委重点改革任务考核分工、改革基层联系点、基层单元管理创新和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等“N”个改革专项协同的“4+N”改革工作体系,形成由点及面系统集成、由总部向基层延伸的改革工作格局。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积极推动集团公司章程和各二级子企业章程修订,积极健全严格按照权责事项清单履职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集团层面董事会规范化运作,动态优化重大事项决策权责清单,制定经理层权责清单等配套制度办法,完善跟踪督办机制,建立事项催办提醒和问责机制。明确各二级子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实现各二级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建设。持续健全内控风控合规管理体系,压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内部审计和责任追究体系建设,防范重大经济风险。健全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充分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健全工程安全管控体系。加快组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责任网格运行机制,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协调建立多水源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保障水质安全的“监测、保护、应急、科研”体制机制,开展水质安全提升专项行动和协同治理试点。中线公司、东线公司加大数字孪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力度,重塑安全管理流程;协调建立南水北调防汛指挥机构、南水北调河湖长制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信息共享会商机制、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系统提高维护工程“三个安全”的能力水平。
——努力实现多调水、调好水。中线公司、东线公司建立常态化的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机制,健全配合水利部制订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的工作机制和优化制订月度调度方案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受水区水权交易试点,促进受水区水量消纳和工程效益发挥。注重优化工程运行调度模式,全方面提升调水的节约集约化管理上的水准,提高工程输水效率、降低单方水运行成本,努力增加供水收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来,受水区年度用水量从36.8亿立方米增加到97.02亿立方米。
当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各单位全面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治理机制和组织管控体系,慢慢地加强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核心功能。
中线公司加快实现从计划调水向经营调水、从管理工程向运营工程转变,统筹抓好深化改革六大攻坚行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水利工程管养模式,推进基层管理模式创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逐步优化供水结构,强化应收水费管理,不断的提高供水效益。
东线公司不断夯实南水北调“三个安全”基础,充分的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在保障水安全、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江汉水网公司成立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项目法人的高质高效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国家水网项目建设管理示范标杆。坚持对标现代企业,锚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主线,全力推进安全、精品、绿色、智慧、阳光“五个工程”建设,不断的提高工程建设管理能力。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要求,以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营管理上的水准和综合效益逐步的提升,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企业核心功能持续增强。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发挥最大的世纪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融资优势和人才优势,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聚焦国家水网建设运营关键核心技术及薄弱环节,积极地推进智慧水网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快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助力提升管理运营国家水网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组建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构建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探索推行“揭榜挂帅”等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内外协同、优势互补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制定出台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建立差异化的科学技术创新考核机制,有效激发科学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江汉水网公司在引江补汉工程建设中,采用大型机械配套作业方式,加工厂钢构件自动化生产,建设标准化试验操作间,应用搅拌站信息化系统、TBM搭载智能掘进多项创新技术,全方面提升了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着力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品牌管理模式,制定完善品牌识别体系,规划统一标识,唱响品牌口号,形成集团母品牌与子品牌各有侧重、互补发展的良性机制,完善品牌使用、传播、保护等管理制度,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着力构建媒体融合、广泛互联的品牌传播体系,提升公司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
——着力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层次地融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读书班和专题党课制度,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引领改革正确方向;持续深化“党建+”工程,找准党建工作与深化改革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建立完整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基层联系点制度,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机制。
——慢慢地增加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积极开展职工“五小”活动及成果评选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2名职工分别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央企顶尖人才名单,南水北调(重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两项QC课题荣获第七届中央企业QC小组成果发表赛二等奖,水网智科公司获得第七届中央企业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三等奖,首次表彰了一批优秀员和先进党组织。作为改革试点单位,新能源公司纵深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坚持薪酬与业绩、岗位双挂钩,建立健全差异化薪酬体系,推动建立核心关键人才激励制度,畅通科学技术人才晋升渠道,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员工骨干倾斜、向“高精尖缺”人才倾斜,聚焦强化内功激活发展动力。
——推动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努力争取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政策支持,拓展企业债、REITs等资金筹措渠道,多渠道筹集水网建设资金。成功引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入资本金15亿元,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江汉水网公司与8家银行签署引江补汉工程贷款合作协议。“试水”发行公司债券,2023年1月12日,首期20亿元私募公司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融资额度超过200亿元,吸引众多社会资本多方式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和国家水网建设,实现投资可持续滚动发展。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持续推进水网项目与水务、新能源、生态环保、文旅等项目融合发展、综合开发,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实现水网综合效益最大化。成功摘牌的重庆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顺利,全力推进首批青海100万千瓦光储牧一体化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组建中原区域总部和青海公司,成立水网发展研究公司。南水北调定安水网发展公司用市场化的方式盘活存量资源,统筹推进“建管运维一体化”“供排水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定安县“水管家”模式落地生根,被作为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海南全省推广。
目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深度参与区域水网规划编制工作,参股建设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参与东北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服务省级水网重点项目建设,对接市、县级水网建设需求。成立南水北调(遵义)水网有限公司、水网水务投资公司贵州公司,打造水源、供水、排水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基地。成立南水北调青海海西水网有限公司,致力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网建设、水生态环保等,持续推进青海柴达木水资源配置、观音寺水利枢纽等项目建设。建好引江补汉工程、浙江开化水库、重庆云阳抽水蓄能电站等在建项目,努力实现滚动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水网水务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研究市场、细分市场、开发市场、服务市场机制,加快打造一流的市场化经营能力。目前,浙江开化水库项目率先采用特许经营方式以BOT模式投资建设,安徽淠史杭灌区项目走出了一条“灌区+农业”的发展新模式,海南定安“水管家”模式探索取得新突破,安徽凤凰山项目形成从“水源凤凰山”到“终端供水户”的捆绑特许经营模式,辽宁辽阳灌区以TOT模式开创了央企参与灌区建设的先例,在青海、内蒙古探索“水能融合、以电补水”模式。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边谋划、边探索、边实践,努力从源头参与水网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网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权及中央出资人代表资格;坚持“两手发力”,充分的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全力推进投建营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热情参加省市县水网建设,着力推动从单个项目开拓向整体区域布局、从单向业务向融合发展、从单个公司向集团作战转变,统筹增量和存量,围绕“水源、输水通道、末端用户”谋划市场布局。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汪安南强调,要强化各级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突出价值创造,开展创新创优创效,实施强激励硬约束,真正把“三项制度”改革落下去,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激励干部职员敢于担当负责、锐意开拓进取,争当项目建设的干将、市场开拓的闯将、改革攻坚的勇将。
思想在伟大变革中升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落地见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干部职员必将凝聚起对企业深化改革目标的广泛共识,在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
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中国水利报社纪检监督举报信箱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上一篇:加油站网点地址
下一篇:靖江到珲春汽车客车班次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