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小九直播app

行业观察|钉钉公布收入想给软件行业一些信心

产品时间:2024-12-27 来源:实验室干燥机

推荐产品
详细介绍

  目前是软件行业的变革期,人力定制外包等传统软件正在面临挑战,SaaS、AI等新的软件形态正在涌现,而且将慢慢的变成为主流

  钉钉今年9岁。2015年它从阿里集团孵化,最初是一款通讯工具,钉钉总裁叶军2020年接手后,将它改造成了一款企业软件。

  2020年之前,钉钉有2亿用户。它被用来聊天、签到、打卡,几乎不带来收入。到了今年1月,钉钉有7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付费企业/组织客户超过12万。五年下来,钉钉变厚、变重了——它可以聊天开会,还能审批流程、管理项目、开发软件、采集数据。它从一个点状的SaaS(应用软件)工具,变成了一个SaaS/PaaS(平台软件)平台。

  钉钉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叶军对我们说,“以前钉钉靠阿里集团输血才能生存,靠输血才能活的公司是不健康的。我们一定要要像一家正常公司一样独立运作,这样才能够走得更远。”

  和钉钉同处协同办公赛道的公司,包括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腾讯旗下的企业微信。今年9月,飞书曾宣布,预计2024年ARR将突破3亿美元(约合21.3亿元)。目前,飞书尚处于投入期,离盈利还有一段距离;企业微信尚未公布营收数据,但今年初曾披露计划在2024年内盈利。

  钉钉为何要在此时公布核心商业化数据?叶军的解释是,“希望给行业传递一些信心。一个有营收、能盈利的钉钉,能给企业客户、合作伙伴更多确定性和安全感”。

  2023年,阿里集团启动“1+6+N”组织变革,主动将自身分拆为6个业务集团和N个子业务。当年8月,钉钉作为N从阿里云剥离出来。钉钉拥有了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但与此同时,它需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逐渐摆脱阿里集团的输血。

  钉钉所处的协同办公赛道竞争非常激烈。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腾讯旗下的企业微信均是强手。尤其是飞书,它继承了字节跳动“大力出奇迹”的打法。字节跳动对飞书暂时没有盈利要求,字节跳动可以为飞书“输血”竞争。飞书在短期内高速成长。今年3月前,它拥有超过5000人的团队,2020年-2023年从始至终保持着超过100%的营收增速(与之相类似的文章详见9月5日,《飞书五年,行至何处?》 )。2024年,飞书预计ARR超过3亿美元,营收增速仍将在60%以上。

  钉钉的增速没那么快。在叶军看来,“钉钉现在的战略节奏不快不慢,保持着一家To B公司的线性成长速度。在To B赛道,走得快不如走得稳”。他希望钉钉像全球最大SaaS/PaaS企业Salesforce一样,在长达10年-20年的时间里保持30%左右的营收增速。Salesforce开拓了SaaS/PaaS这一赛道。它在2009年-2022年的13年间,一直维持着20%-40%的营收增长速度。

  国际软件市场,评价一家SaaS企业是否健康有个法则“Rule of 40”(指一家健康的软件公司,营收增速+营业利润率应超过40%)这条黄金准则。它的核心要义是:企业一定在增长和利润之间找到动态平衡。2021年至今,钉钉一直守在“Rule of 40”这条红线之上。

  SaaS企业的“体检表”除了“Rule of 40”,还有几个重要指标:人效(年营收/总人数)、客户留存率(CRR,即Customer Retention Rate,续费客户/付费客户)、收入留存率(NDR,即Net Revenue Retention Rate,期末增购收入/期初原有收入)。拆解这几个指标会发现,钉钉依旧是健康的。

  目前钉钉客户留存率超过70%。客户留存率指的是,有多少客户为这家SaaS企业续费。SaaS企业客户留存在90%-100%是理想的。钉钉客户留存率仍有提升空间。它低于理想水平的原因是,钉钉基本盘是中小企业。目前,钉钉的付费企业/组织客户超过12万,大规模的公司在钉钉的收入大盘中占比仅为20%左右,中小企业占比则高达80%左右。中小企业业绩波动较大,这对钉钉客户留存数据有影响。

  钉钉收入留存率一直在稳步上升,并且超过行业中等水准。收入留存率反映的是老客户的付费黏度。正常的情况下,SaaS企业收入留存率在100%-120%是健康的。当收入留存率保持在这个区间往上走时,表明客户在不断增购SaaS产品,这家SaaS企业将不断稳步增长。

  To B生意很难像To C生意一样单点爆发。它链条很长,遵循木桶理论,产品研制、营销渠道、组织管理都不能有短板。To B企业想健康可持续,必须稳扎稳打。

  此前钉钉的产品常被诟病,不够简洁、流畅。一位钉钉的竞争对手人士评价,“钉钉产品体验只做到了80分,但产品功能做到了120分。它的优势是功能丰富、规则完善。”

  “功能丰富、规则完善”背后是,钉钉商业化较谨慎。叶军认为,商业化要如履薄冰,每个收费动作都要小心谨慎。比如,“严肃场景不允许收费”、“只可以通过增量价值收费”这些规则就体现在产品细节中。

  今年11月,一家公司对钉钉发来投诉——员工离职时,审批单无法提交,因为公司没付费。钉钉团队有人建议,把这家企业加入白名单,以此安抚客户。这个方案最终被否决了。解决方案是,所有离职审批都不能收费。逻辑是,“严肃场景不允许收费”。一款To B产品如果存在“特事特办”的人情现象,这说明没想清产品规则,这不是正常现象。

  钉钉内部对审批单用量是否要设置多个付费墙也有过争论。一种倾向于争取更多营收的意见是,审批单可根据用量设置多个付费墙。一旦超过4万次,就应该进入下个付费墙。这个收费规则可以命中数万家企业,每年可能可以增收数亿元。这个意见也被否决了。逻辑是,“只可以通过增量价值收费”。否则这会导致客户流失和客户投诉。

  “钉钉为何需要设计成现在这样?背后每个功能和规则都有管理故事。这些都是行业Know-How(行业经验)。”叶军解释,钉钉有12万企业客户在不断提需求。可以尽量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通用需求,但定制化的需求,通过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留出“可配置”的空间,交给合作伙伴去解决。

  企业软件直接面向企业客户。钉钉形成了一种愿意公开讨论客户批评的公司文化。客户投诉时常出现在日常工作中。一位钉钉的人说,今年钉钉半年度大会中,有员工公开把客户吐槽钉钉产品难用、收费模式不合理等问题汇总贴在PPT(演示文稿)给全员展示。当时叶军也现场。

  钉钉一位客户成功经理对我们表示,在钉钉,大家是一群努力的普通人,全员都能看到企业存在的问题。钉钉没有特别高大上的价值观。钉钉不会教育客户怎么接受先进管理理念。我们的理念是普惠、开放、兼容,让大老板、小老板,大企业、小企业都能通过钉钉增效降本。

  钉钉商业化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To B企业的营收规模必须和组织能力相匹配。这好比健康的身体要搭配同比例的肌肉。否则公司营收增长,增加的也是肥肉,效率会一下子就下降,甚至增收不增利。

  叶军不希望能够通过砸钱、砸人、砸资源的方式快速地增长。因为这不符合To B的正常发展节奏。大起大落之后,往往会伴随着裁员和动荡。增长如果来得太快、太简单,会让企业失去锻炼肌肉的能力。“你如果跑过马拉松,耐力、韧性、肌肉会比别人更强。没有跑过马拉松,组织能力不会磨合好。”

  一家To B公司的组织能力体现在多个角度。一位政企业务人士曾对我们解释,这中间还包括在增长和利润间寻找平衡,跨部门高效协同减少内耗,长期保持稳定的战略节奏等多个角度。在一位从国际IT企业加入钉钉的人士看来,钉钉没有严重的“背营收数字”的焦虑感,这让它有一定的空间慢慢完善组织能力。

  钉钉在一些业务部门形成了不纯粹以营收数字为导向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机制。以客户成功团队为例,SaaS企业评估“客户成功”的常见指标是:客户留存率、续费率、增购率。这些指标都和收入直接相关。但在钉钉的客户成功团队,它并不是单纯以营收或利润为导向,而是细化出了一套对营收、利润、客户健康度、行业影响力等指标都兼顾考虑的方式。

  上述钉钉客户成功经理对我们表示,在这套考核体系中,员工有自由空间自己去做权衡。“一个客户成功经理一般手中有20个左右的大客户。一些客户会贡献更多营收利润,一些客户会带来更大的行业影响力。针对不一样的客户,他可以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有野心不断做大的SaaS企业,往往需要把自己做成平台,还要建起合作伙伴生态。钉钉也是如此。叶军的想法是,钉钉作为平台要一直做广,钉钉的合作伙伴生态要一直做垂、做深。

  从流程机制上,钉钉管理层正在解放自己体内的一个个软件产品,让它们具备独立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的能力。

  “五小金刚”自主权很高,负责人被要求有CEO(首席执行官)意识。它们各自闭环,拥有独立的售前、产研、运营、客户成功团队。它们能自由选择钉钉生态内不同的销售经营渠道、合作伙伴,还可以自主制定分佣策略。“五小金刚”的目标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目前,钉钉下一个年收入过1亿元的软件产品被认为可能是“365会员”。这是一款个人AI(人工智能)助理。叶军期望,钉钉未来能慢慢发育出5个-10个这样的“小金刚”。

  给予各个产品自主权,能带来活力。问题是,有可能导致各小金刚各自为战。如何让各个产品协同形成合力?如何科学计算收入,避免部门间的分歧?

  钉钉目前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产品协同。在钉钉这个大平台内,不一样的产品会带动别的产品的交叉销售。在跨产品的计收分账环节,通过数据自动分析各自带来的用量,进而界定收入贡献。这可以最好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干预导致的争议。

  一位钉钉“小金刚”负责人的观点是,没有完美的组织架构。经营责任制至少在当下是适合钉钉的。在钉钉内部,不一样的产品部门之间能够最终靠更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合作。

  他提到一个细节,最近他想到自己所在的业务缺少一款数据分析产品。考虑再三后,团队决定放弃自研,选择集成阿里集团别的业务部门的成熟产品。因为,钉钉接口丰富,可拓展性很好,能兼容别的产品。这也能够大大减少“重复造轮子”,把有限的研发人员投入AI这些面向未来的刀刃产品上。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会调动“小金刚”的积极性,但这却不是最关键的。这其实是在回归企业软件本身的发展逻辑——当软件庞大而复杂的时候,需要通过“解耦”的方式降低产品之间的依赖性,让各个产品能相对独立地开发、维护、演化。这也是在培育可以容纳多样性的土壤,让未来不断长出新的软件产品。

  钉钉更长远的目标是,成为一家母体能不断孵化新的SaaS软件,还能开放兼容其他SaaS产品的平台型软件公司。Salesforce和微软都是钉钉的参考对象。叶军说,希望钉钉“To B+To C”两条腿同时走路。To B方向学Salesforce做平台、做生态,To C方向学微软做面向消费者的工具产品。

  Salesforce在20多年的时间内,从一家工具型SaaS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成为一家市值3000亿美元的平台生态型SaaS/PaaS公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平台上能不断长出新的SaaS产品,还有一批第三方SaaS软件企业基于Salesforce的平台服务客户。

  一位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公司CEO曾对我们表示,Salesforce的生态开放、接口丰富、兼容性好。跟着时间推移,Salesforce和第三方SaaS软件融合度慢慢的升高时,Salesforce会顺势平滑并购此公司。2016年-2021年,Salesforce并购了18家中小SaaS企业,渐渐成为了一家平台生态型的软件公司。(与之相类似的文章详见2022年6月11日《全球软件巨头Salesforce走下神坛了?》 )

  有了平台,还要有生态。生态是平台增长的飞轮。生态合作伙伴(软件、咨询、销售、交付、硬件等上下游厂商)相当于平台企业的外部组织。它们能帮平台企业拓展销售经营渠道,降低服务成本。

  这也是Salesforce这类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国际市场调查与研究机构IDC在2021年曾公布一组数据,Salesforce合作伙伴ECO是Salesforce自身营收规模的近6倍。我们不难发现到的情况是,目前围绕钉钉的生态交易,超过了钉钉的营收规模,但与Salesforce这种生态的乘数效应有差距。

  发展至今,钉钉已拥有50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其中可以分成两大类:软件伙伴(SaaS软件、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服务伙伴(咨询、销售、交付、硬件等服务商)。钉钉的员工有限,无法覆盖全国12万客户,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客户。这必须依靠生态去完成。钉钉的产品被大规模的公司使用后,还要二次开发、定制,这些工作并不是钉钉的强项,因此也必须依赖生态完成。

  钉钉的软件生态近两年经历了重大变化。早期,它更像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软件伙伴把应用上架应用商店。钉钉为伙伴导流,从中抽取交易佣金。这一个模式持续了超过5年。

  一位钉钉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伙伴评价,钉钉的导流在疫情时一度很有效,真的会带来商机。后来边际效益递减。应用商店在To C市场很正常,但在To B市场碰壁很多。它始终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To B软件的购买决策成本、实施交付成本很高,企业很难直接下载下单。因此,大量交易实际上仍是在线下私下完成的。所以,钉钉应用商店的“飞单”现象很普遍。钉钉很难抽取原定的10%交易佣金。

  如今,钉钉的软件生态把重点放到了“套件模式”——钉钉针对财务、人事、差旅、营销、合同等高频业务场景,把自己和伙伴的产品打包成了“套件”。“套件模式”下,钉钉需要克制自身欲望自研伙伴已有产品,需要说服伙伴拆碎自己的产品功能。“套件”是钉钉和伙伴共同集成的完整产品。对企业客户的好处是,它们不用在多个不一样的品牌的软件之间来回跳转、打断。

  “套件模式”让钉钉和一批SaaS伙伴的关系更紧密了。曾有一家钉钉的低代码伙伴提到,他们对钉钉的期望是,“尽量公平。分蛋糕的时不要大包大揽,所有蛋糕都留给自己。”在一位SaaS行业投资人看来,平台生态很难做到绝对公平。从套件模式来看,钉钉至少在尝试让利。这个转变是积极的。

  对于公平性问题,叶军回应称,“客户选择优先。钉钉推荐时会有适当倾斜,但不能为自己多赚钱随意做决定。”在他看来,钉钉和生态之间不应只是分销、抽佣关系。理想生态,应该营养丰富,网络连接的密度足够大。钉钉专注把平台做广,兼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类型。生态伙伴专注做深、做厚,在自己最熟悉的赛道把垂直场景打透。

  十年前,中国SaaS产业诞生了一批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但是,过去两年中国的SaaS市场迎来变局——中国创投市场美元基金在减少,曾经依靠美元基金兴起的SaaS创业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传统软件同样也在面临转型压力。今年10月,赛迪智库《软件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简析》统计国内354家软件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发现,合计净利润仅为6.9亿元,同比下滑91.6%。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需要SaaS”、“中国软件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等观点不断引发从业者的讨论。企业软件行业“小慢难”,很多从业者积累了“不服气又不服输”的情绪。

  一家财务SaaS企业CEO曾对我们直言,To B行业创业难度远高于To C行业,人才密度远低于To C行业,缺人、缺钱、缺市场是常态。上述CRM软件公司CEO曾对我们感慨,创业十余年,公司营收规模只有两三亿元。To B远远不像To C赛道那么短平快。他认为,SaaS行业正在“黎明前的黑暗”,市场在洗牌,出清慢慢的开始了。

  叶军认为,之所以存在“中国不需要SaaS”、“中国软件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些讨论,是因为软件行业正处于变革期,软件产品形态正在剧变。定制化的传统软件交付成本高、实施周期长,正在面临挑战。AI等新的软件形态又在涌现。“钉钉这次公布商业化数据,是希望能给行业传递一些信心。一个有营收、能盈利的钉钉,能给企业客户、合作伙伴更多确定性和安全感。”

  一位头部办公软件公司CEO今年4月曾对我们直言,美元基金减少并不是坏事。很多成立不到10年的SaaS公司没经历严重亏损、激烈竞争。一些SaaS创业企业甚至是to 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在“击鼓传花”赚投资人的钱。追求利润和健康发展,才是SaaS行业良性循环的开始。他认为,经历这轮行业出清后,之后会有一批企业扛过去,很多营收几十亿元的SaaS企业会慢慢跑出来。

  事实上,已经有一批SaaS企业在悄然成长。高成投资是一家专注SaaS产业的投资机构。今年10月,高成投资董事总经理郭宇翔对我们表示,2020年ARR超过1亿美元的国内SaaS企业不到5家,2024年ARR超过1亿美元的SaaS企业至少有20家-30家。中国SaaS产业生态正变得更繁荣。

  “我们的内心都很期待,期待软件行业能快速发展,但真的要有耐心。因为这和社会节奏、人力成本、市场教育因素都有关。有一天市场成熟度慢慢的升高,软件服务成本越来越低。SaaS企业一定会迎来最好的时代。”叶军说,“所有的事情就怕认真。只要认真去做,这个行业还是有机会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