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苏联刻意挑衅中国,制造了4000多起恶意的冲突,从简单的对骂到推搡,到后面甚至是棍棒武斗等,无不“彰显”着苏联作为“老大哥”的威风。
1969年3月,面对苏联的接连挑衅,毛主席一声令下 ,珍宝岛反击战序幕拉开。
“若是必要,我们将运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打击。”使得中苏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了巅峰。
领导人正焦灼的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思考着毛主席下达的对付苏联的指令,终于,他想到了一个人。
于是立即叫来秘书说道:“马上电联,让他把粟裕给我请到来!”
历史进程中的中苏关系一直是有着波折的。在了解珍宝岛战役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中苏关系的演变。
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阵营,作为侵略者的西方国家对咱们进行了全方位封锁。这不得不使得我国必须靠向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和苏联在那时可谓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苏联对我国的各项援助也是尽心尽力,派遣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对于改善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中国夺取大半个中国的前夕,两国领导人紧急交换意见,对彼此的立场、观点、意图和要求有了初步了解。这为双方的互访和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苏联盟迈出了第一步。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后,毛主席坚信,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中国必须与苏联结盟。随后,1949年6月,中国中央委派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
这次访问的目的是向斯大林展示中国在重大国内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为中苏联盟铺平道路,并争取向苏联提供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向斯大林解释了中国在两党和两国关系上的原则和立场,决定实施“一边倒”政策。
为了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坚定态度,毛主席于1949年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新中国将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毛主席指出:“‘一边倒’战略是孙中山先生建设革命40年的经验和28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站稳脚跟,才能谋求更多更大的发展。”
实践证明,“一边倒”战略并不完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当时确实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战略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苏经济合作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果。
1960年到1978年,由于各种分歧,尤其是苏联干涉我国内政,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1958年以后,赫鲁晓夫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预和控制。尽管我们与苏联结盟,但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我们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这就是变相干预我国政事,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苏联的想法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959年,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并撤走了很多军工方面的专家,妄图中国能够知难而退。
同年9月,在中印边境冲突期间,塔斯社发表了一份保护印度的声明,并公开了中苏的裂痕。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自1963年以来,中苏争端进一步升级。中方发表了“九大评论”,苏共则宣布了“国际运动党的总路线”。双方“互怼”、批评异常激烈。
在整个1960年代,苏联军队与100万名士兵入侵过中苏、中蒙边界,故意激起中苏边境冲突。
1964年,苏联在中国边境地带驻扎了几十万的军队。中蒙边境距离北京仅500公里,蒙古平地面积十分广阔,草原众多,山脉稀少,行军很容易,且不会过多消耗部队体力,对于处在北部的首都北京,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苏联边防士兵在这期间还多次入侵中国领土,频繁挑衅和袭击中国边防士兵。这极其严重的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与完整,1969年3月,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进行自卫反击。
在珍宝岛战役中,中国人民与老大哥竞争,兵力相等,装备却明显落后。我们的全胜让被称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的老大哥非常尴尬。
珍宝岛战役之后,中国却不敢放松警惕。因为在遭遇失败后,苏军积攒了很多愤怒,根据老大哥的行动准则,能得出结论,它可能会采取任何手段再次发动突然袭击。
而事实也证明了,苏联老大哥确实干了很多突袭行动,仅8月13日发生在新疆的埋伏行动,就对新疆造成了巨大伤亡,但中苏边境线实在是太长了,我国不可能浪费大量兵力等在边境线上防守,即便不在新疆,也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在另外的地方,这让我国非常被动。
那个时候,苏军确实有那个实力挑战任何国家。勃列日涅夫上台时,美国当时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经济停滞不前,而苏联国力在二战后达到顶峰,在冷战局势上,苏联在当时可是占据上风,超级大国不单单是一个称号。
这样好的内外形势,打压中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此,勃氏集团有把握在无人居住的珍宝岛与中国作战并且也不会遇到麻烦。
中国在与苏联关系在这之前已经降到冰点,苏联撤回了一切技术上的支持和财力支持,但中国却凭借自己的能力杀出重围,冲破苏联的包围封锁,积极与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友好国家建交沟通,对此勃氏集团便想尽一切办法遏制中国,惩罚、制裁中国。
此外,勃氏集团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核弹储备,并在1969年8月放话要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即军事精确打击。
中国和苏联曾经是同一战壕的兄弟,对彼此都很了解。中国清醒的认识到,苏联使用核武器绝对不是一时的邪念,也不是口头上的核威胁。
当时的苏联是核武器重国,核弹有数万枚之多,当时的中国虽然已于1964年研制出,但核弹总量仍旧少得可怜。而这时苏军已紧急向远东增调了军队,大兵压境,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联的实力是足够强大的,作为当时能跟美国抗衡的唯一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苏联的种种行动与挑衅对中国造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也制造了恐慌。
这种紧张和恐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导致了高层对战争可能性的过高估计。当然,作为决策者,谁也不能把国家安全当儿戏,一切都要想到极致,做最坏的打算。
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备战。在毛主席发出的“为人民准备战争,为人民准备饥荒”的号召中,他强调战争的第一件事是为了人民和生存。“只有先保全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64年,毛主席的先见之明和准备下,就从未来核战争的角度开展了在大西南地区的816工程(地下存放核武器)和三线建设。
这极大的增强了我们的国防能力,我们已隐藏了来之不易的核武库,足以在苏联的一次核打击中幸存下来,并在那之后保留对苏联造成没办法承受的破坏能力。
除此以外,在加强备战的同时,也需要纵横谋划、机智指挥的军事人才将领,这也是珍宝岛战役后,紧急联系粟裕的原因,可见粟裕将军的重要程度。
粟裕是中国人民高级将领,杰出的战略家。1926年11月加入中国青年团。第二年6月加入中国。
青年时期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一路从中国工农红军的连长坐到了陆军总参谋长的职位。跟随部队参加井冈山斗争,并前往赣南、闽西、中央苏区进行反“围剿”,被朱德誉为“青年军事家”。
粟裕不愧为军事奇才。他一生指挥了黄桥战役、苏中战役(七战七捷)、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经典的重大歼灭战,个个都是足以列名世界歼灭战史的精品。
在解放战争军的全面进攻中,我党在华东战场部署了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总进攻兵力的三分之一。在重点进攻中,山东使用了60个旅,占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解放战争前半年,我军共打了22场重大战役。歼敌2万余人,作战3万余人,粟裕占了总指挥的绝大多数。
作为华东战场的总指挥和负责战役指挥的军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多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对战区作战乃至整个战争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7年8月,在向中央政府发出围歼第七十四师的部署后,粟裕接到和毛主席的电话:“最好的战斗方式是你们果断决策,立即执行,我们不会干涉。”
1948年5月,在西柏坡市南庄,从不出门欢迎党的同志的毛主席大步走出大门,与粟裕握手良久,意味深长的说:“17年了!”
17年前,粟裕担任红12军64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他先俘虏了张珲瓒,然后进攻了谭道源。回顾过去,他们两人都非常兴奋。
毛主席说:“你们打了这么多漂亮的仗,我们很高兴!这次我们要多多听取你们的意见!”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最初的计划,立即渡河,并听取了粟裕的意见,成功赢得了豫东战役,扭转了中原局势。
孟良崮战役后一周年纪念日,毛主席在西柏坡向粟裕提供中原作战的方针时问他:“去年,也是五月,你在山东打了一场战争……”
毛主席笑着鼓掌说:“你们英勇迅速的消灭了第七十四师,我想蒋介石一定大受震惊。”
确实,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石扼腕叹息,“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1955年,中央政府讨论粟裕军衔问题时,毛主席不仅要授予粟裕元帅军衔,还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主席说:“论功绩、论经验、论才华、论道德,粟裕都可以当元帅。解放战争期间,谁不知道华东的粟裕呢?”
毛主席还说:“人都有志向,我军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这种精神可嘉,可现在,为了有一颗星星在肩上,他们硬是要坚持,这有什么意义?”
朱德笑着说,“如果你肩上多了一颗豆子,那就是荣誉的象征啊!他们都希望做出成绩!”
说:“我们要在军队里做思想工作,做党的思想工作。这样一个时间段绝不能松懈。”
毛主席还说,“难得有粟裕!有粟裕太棒了!三辞司令员职务。1945年,他请辞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他放弃了成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他又让元帅军衔,比起那些要形式上荣誉的人强千百倍!”
由此看出,粟裕深得国家各个领导人的高度赞誉,所以珍宝岛战役后,国家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当然需要精兵强将进行纵深谋划,所以,作为战斗中的常胜将军,粟裕被紧急派往北京也是意料之中的中央决策,本人对粟裕的军事才华也是非常欣赏的。
而粟裕也是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在与等人进行商议之后,亲自带队,来到东北边境当地考验查证,再将各方因素全都考虑进去的基础上,写出了一份完善的资料带回了北京。之后正式递交了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方针。
这一战略方针既考虑到了当时国内的军事经济战备,也将所有最坏的打算做了可能的数据分析。
而这一战略方针中的绝大多数决策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而事实也证明了粟裕这一决策的实用性,其后的苏联一直都没有真的对我国实施核打击。
珍宝岛之战只是我们历史上众多战役中的一场,但在任何一场战役中,都有许多足智多谋、无所畏惧、冲锋陷阵的指挥官。
粟裕大将不愧十大将之首的威名,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让人叹服,人品令众多同一时期的领导人及军事将领们所折服,所历经的战役从无败绩,堪称战争史上的传奇。
建国后又为我国的军事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也要向粟裕大将学习,为建设强盛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