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发布《关于编制2022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其中提到,2022年该校的博士招生将全方面实行“申请考核”制。
该通知规定,实施“申请考核”制的单位不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初试和复试,外语水平按照考生提交各种水平考试成绩和证书的方式认定,2022年学校不再组织外语统一考试。
实施招生“申请考核”制是近年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需要指出,传统考试选拔机制在测量考生基本理论素养方面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而博士生教育恰恰对于学生学科知识与理论素养有较高要求。
“申请考核”制通过更为立体化、多元化的方式对考生综合素养做测量和评价,这是其优势,但未必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考生基本学科素养。况且“申请考核”制在实施中往往存在“重论文”“重资历”“重人情”等现象。因此,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应摒弃非此即彼的机械化思维,逐渐实现多元评价方式相互补充。
近日,天津市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水平发展的意见》,规定具有中国国籍的本科以上学历留学回国人员,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户。
据了解,天津市计划5年内培养500名市级领军人才、1000名行业领军人才、2000名区域领军人才,助推更多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工程。
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区域创新发展系统、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无疑,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但人才引进必须秉持科学思维。比如,人才引进须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和科技发展的真实需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识别、引进高层次人才;再如,要以“双循环”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坚持国际化思维的同时,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大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还要关注高端人力长期资金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两个市场,既要发挥高、精、尖人才队伍的引领作用,更要发挥普通劳动者在基层生产与服务中的基础作用。因此,通过优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一线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也是人才战略的重要部分,不可偏废。
日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在答复网友问询时,表示目前济南市将探索筹建黄河大学。而在此前的2020年11月,河南省教育厅也透露过恢复重建黄河大学的消息。在回应河南网友恢复重建“黄河大学”的建议时,该教育厅表示将最大限度地考虑这一建议。
大学对于所在城市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及美誉度的提升有着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多省市空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出现了一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异地办学及兴建新大学的热潮。
然而,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形成必定要经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历史时期的积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受到人口、经济、制度、文化以及大学传统、治理模式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需要大学几代人的持续探索、传承和创新。过于功利和推崇“弯道超车”,不仅办不好大学,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对于有些地方而言,集中资源,加大投入,支持存量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才是正道。
近日,清华继续教育学院推出面向退伍军人群体的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荣光系列直播公益课堂,并在清华终身学习小程序上推出退伍军人课堂,重点面向广大退役士兵群体,以微课为主,打造公益属性退伍军人学习专区,持续无偿提供清华优质教育资源。
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是“十四五”期间加强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大学,有责任主动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高终身教育质量。而要更好满足多种群体多元化学习的需求,大学必须探索更加多元、灵活、有效的教育形式。
以现代信息科技为基础,开发移动学习终端,建构终身学习云课堂,适应了特殊群体在学习形式上的高要求,反映了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趋势。未来,高水平大学在参与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应优化终身教育资源供给,主要面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关键领域,服务高端教育需求,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